家有老小,严防“蚊”扰!基孔肯雅热高危人群防护指南
基孔肯雅热是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基孔肯雅热是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
最近一段时间,广东佛山多个区陆续出现了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病例数量迅速上升,已超过4000例。这种病虽然不常见,但症状却很典型:高烧、皮疹、关节剧痛,严重时让人疼得弯腰驼背,连正常活动都困难。
钻石山凤德村出现本地首宗基孔肯雅热个案,卫生防护中心昨日(28日)表示,为约2100名居民做评估,发现21人有轻微病征,暂时已完成的抽血样本,全部对基孔肯雅病毒呈阴性。日前确诊但感染源头有待确定的55岁女子,病毒基因分析工作仍在进行。
近期,内江气温有所下降,部分市民因此放松了对蚊媒传染病的警惕。不过,记者从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当前仍处于基孔肯雅热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的活动期,广大市民须格外注意防范蚊虫叮咬,警惕基孔肯雅热感染。
“我既没被蚊子咬的满身包,也没发烧关节痛,怎么就跟‘基孔肯雅热’扯上关系了?”
据广东省疾控局微信公众号发布《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监测信息(2025年10月19日—25日)》,10月19日0时至25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868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个案分布在江门市199例,佛山市130例,广州市124例,深圳市102例,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10月24日,潮阳区组织收看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工作视频调度会,随后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市会议精神,进一步部署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10月22日,#香港通报首例基孔肯雅热死亡病例#的消息刷屏热搜:一名77岁患慢性疾病的老翁,从内地返港后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最终因并发多器官衰竭离世。这则新闻让不少人感到陌生又恐慌——“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明明死亡率不足千分之一,为何会致命?”“
据香港特区政府10月22日的通报,今年香港已经累计发现42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全都是输入性的,而其中一位77岁有长期病史的老人,在10月22日因病情恶化去世。这位老人是10月13日从内地回港的,当天就开始发烧、关节痛,第二天还冒出了皮疹,一开始去私家医院看病
摇蚊是一类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虽然也叫蚊,但摇蚊和我们平常说的普通蚊子不一样。它的口器不像普通蚊子那么发达,不吸血,但会下点“料”。
一则"佛山男子感染基孔肯雅热死亡"的消息在微信群疯传,引发全市恐慌性购药——然而真相大白时,制造这场恐慌的竟是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搬运工。
近日,深圳巴士集团第二分公司新田车间党支部走进新源社区田心村,开展“进社区筑防线,预防基孔肯雅热”主题党日活动,40名党员志愿者与社区环卫工作者组队攻坚,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江门的情况改善最明显。单日新增病例降到五十例左右。上个月最严重时,这里每天新增超过两百例。
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病区,患者雷先生分享道,在10月5日晚上,他已经发觉自己有低烧,睡醒后发现走路很吃力,就来看病了:“这里关节还有一些肿痛,走路时踉踉跄跄,需要借力,上厕所起身时也很吃力。”
2025年10月21日,广东省江门市卫健局通报,10月20日,该市新增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46例,其中蓬江区16例、江海区8例、新会区11例、开平市5例、鹤山市4例、恩平市2例。此前在10月16日,江门市新增确诊病例已经降至100例以下,10月19日,该市新
基孔肯雅病毒,名字读起来拗口,它可是世界卫生组织点名关注的蚊媒病,与登革热、寨卡病毒一样,都由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也就是花斑蚊)传播。而自7月疫情暴发以来,广东累计报告病例已超2万例。
10月19日,广东省疾控局发布通告,2025年10月12日0时至10月18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08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含无症状感染者),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个案分布在江门市795例,佛山市241例,深圳市202例,广州市189例,揭阳市89例,潮州市
“顺德男子没喷驱蚊水,感染基孔肯雅热抢救无效身亡”——一则带着“具体场景”的消息近期在短视频平台扩散,配上“无特效药”“致死率高”的惊悚描述,让正处于蚊媒活跃期的佛山居民陷入恐慌。但真相很快浮出水面:广东公安通报证实该消息为栗某编造的谣言,涉事者已被依法追责,